8月2日上午,漢江大道最后一公里開始攤鋪瀝青,全長15公里的漢江大道主線8月30日具備通車條件。

漢江大道北起漢口三環線常青立交,南至漢陽三環線江城大道立交,全長約15公里,是武漢市繼武漢大道、長江大道后的又一條南北大通道,也是武漢中心城區“三環十三射”快速路重要組成部分。其中漢江大道武漢中央商務區段(常青路-建設大道)工程北起常青路范湖立交,全線以雙向6車道高架橋跨越云飛路、清江路、淮海路、黃海路、夢澤湖路,南止建設大道寶豐路口,與寶豐路硚口路高架橋相接,全長約2.6公里。目前常青路至泛海路段約1.4公里段面已基本建成,在建的泛海路至建設大道段全長約1.2公里,高架橋主線已合龍,即日起開始瀝青攤鋪。

(紅色部分即為漢江大道武漢中央商務區段,也稱為漢江大道寶豐北路工程。)
2日上午11時,長江日報記者到達工程現場。11臺瀝青料車、3臺攤鋪機、4臺軋路機,60余名工人正在緊張地進行瀝青攤鋪工作。隨著料車與攤鋪機搭接,散發出陣陣煙霧和熱氣的瀝青攤鋪在路面防水層上,軋路機緊隨其后,十幾名工人在一旁配合作業,一段規整的瀝青路面初見雛形。現場有工作人員手持紅外線測溫槍測量,鋪設好的瀝青高達151.5℃。
記者看到,現場還在同步安裝全封閉式聲屏障。武漢中央商務區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項目業主代表透露,最后一公里橋面鋪裝完成后,還有路燈及交通標識架設、聲屏障安裝、橋面涂裝等一系列橋面附屬工程。8月30日,漢江大道主線將具備通車條件。屆時從機場高速下來的車輛,經漢江大道高架可直達月湖橋,全程無紅綠燈,15分鐘有望到漢陽。漢江大道全線建成后,將成為縱貫漢口、漢陽中心區的快速進出城大通道,也是武漢市主城區內聯系內環、二環、三環的重要快速通道。對于疏解漢口、漢陽中心城區交通壓力,推動武漢中央商務區聯動發展,提升武漢城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。
鏈接:
在漢江大道53.4℃鋼箱梁艙室內焊接
80名焊工齊力“縫繡”28道環縫

(焊工們在鋼箱梁艙室內焊接作業。)
焊接就如同縫補、繡花,將鋼箱梁的一條條拼縫一點一點接好。2日上午11時,長江日報記者來到正在施工中的漢江大道武漢中央商務區段,武船重工的焊工師傅們在鋼箱梁艙室內的焊接作業剛告一段落。“天氣炎熱,中午溫度太高,工人根本下不去,所以避開高溫時段,分三班倒加緊施工,保證這最后160米雙幅鋼箱梁在8月中旬完成。”武船重工負責鋼結構施工的項目經理趙志廣說。
走在漢江大道高架橋面上,可見一個個孔洞,趙志廣說,這些都是供工人下到鋼箱梁艙室內的人孔。據悉,漢江大道(泛海路-建設大道段)高架橋主線已于7月16日貫通合龍,主線合龍位置關鍵點還有160米雙幅鋼箱梁的28道環縫需要焊接,焊工要進入鋼箱梁艙室內完成內部結構焊接。80名焊工分三班倒,頭班從早上6時開始干到上午11時,中班從下午6時到晚上12時,深夜班則從0時到上午8時。
當天接近中午12時,一名技術人員手持紅外線測溫槍測量鋼箱梁室外溫度,顯示55.5℃,隨后進入艙室內,溫度也達到53.4℃。雖然艙室內如同蒸籠,但是焊工們仍要穿上厚厚的長袖長褲,戴上面罩,防止燙傷和電焊電弧光燒傷。
趙志廣介紹,左右兩幅橋面鋼箱梁,每一幅有14道環縫,一共28道,每道環口還有62個結構需要焊接。每一節段鋼箱梁艙室內又分成4個小艙室,焊工們要在艙室內交叉作業,完成焊接,猶如繡花。為保障工人安全,白天一個班組連續作業不能超過6小時,每次下艙作業不少于2人,可相互關照。每名工人口袋中都裝有防暑藥品,每人還配備一個便攜式小鼓風機,橋上還備有鹽汽水和藥箱、冰柜和遮陽篷。“他們累了渴了可以上來休息。”
為保障漢江大道能如期在8月底具備通車條件,鋼箱梁作業要在8月15日全面完成。(記者韓瑋 王慧純 通訊員 李斌 丁耀)